《生态经济评论》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生态经济视角下民间艺术经济价值评述及展望

 
来源:生态经济评论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层出不穷: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严重透支土地的承受能力,土壤沙化、板结、碱化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同时工业化产生的废水、废气,不断地污染着水体和空气,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在寻找改变现有的高耗能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民间艺术以其清洁环保、低耗能的经济属性,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一、关于民间艺术经济价值的文献研究

我国对于民间艺术经济的关注由来已久,早期更多的是在国家制度层面的引导。1954年成立了中央手工业管理局,恢复手工业、工艺美术的生产,1973年发布《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第二卷)》记载到1956年底,手工业从业者近300万,产值达到2.7亿元。相关文章1976年开始出现,以民间艺术经济价值为主词,全文搜索知网,至今相关内容文章六千多篇,成果丰硕;无论是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整体来看,研究多集中在民间艺术本身或相关产品的经济价值的理论研讨以及实践途径、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在相关内容的理论研究方面,方李莉提出遗产成为资源,“文化产业要开发的主要就是人文资源,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说没有人文资源”[1];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经济属性,只不过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中,其经济属性一直处于隐含状态”[2];顾江提出以文化遗产的“情感维度、社会文化维度和经济维度三个基本方面对文化遗产进行指标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38个指标指示因子的评估体系,用以指导文化遗产的评估”[3];关红提出民间艺术产业化是一个由“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环境要素(产业关联、产业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机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间艺术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4]。

在民间艺术经济实践路径方面,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给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的发展原则,欧阳友权指出,对民间艺术产业的开发,要“在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中使文化产业能够在一种健康、稳定和平衡的产业格局中获得快速增长”[6];刘昂对于山东民间艺术开发提出“坚持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创意研发、资源整合、抢占市场的原则,遵循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旅游业、民间手工艺品制造业、演艺业为支柱产业,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山东民间艺术产业体系,切实提升山东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其他民间艺术产业化提供了发展模式[7];范前程建议“以艺术性概念,覆盖其商业价值,促进买家的自主消费”[8]为传统手工艺实现经济价值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任和认为“商业不仅为蔚县剪纸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贸易流通更促成了蔚县剪纸色彩风格的形成,促使蔚县剪纸完成从剪到刻的蜕变”[9],从特定角度论证了社会经济活动和民间艺术发展的相互促进。

在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方面,刘昂认为“艺术的介入而引起的人们物质消费文化和经济生产文化的观念变化,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作用力,制约和推动着生产力的变化”[10];王文章主张对民间艺术的相关项目“进行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性保护,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行业”[11];张明艳认为“热贡唐卡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同仁县文化产业收入由2011年的2.04亿元增长为2016年的5.21亿元,年均增长20.6%;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由2011年的1.26万人,增长为2016年的2.011万人,年均增长9.8%”[12]。综上,目前对民间艺术经济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经济、实践路径等方面,少有对于民间艺术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论述,且多碎片式出现,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本研究将以此为立足点,尝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民间艺术的生态经济特征

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明确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提出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之后,人类一直试图寻找一种与自然界相适应的现代生产模式;我国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内容主要是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谢高地等把我国生态经济的研究内容总结为三点:“1.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契合度;2.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生态化;3.生产的可持续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3],本研究将以此依据,对民间艺术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析。

(一)民间艺术的经济属性

民间艺术从产生时起,就蕴含着经济属性,只不过传统社会中,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其经济属性未能充分显现。乡邻之间你帮我编个箩筐,我送你几个鸡蛋;你帮我绣个被面,我请你吃顿饭是常事,这些虽然未必能称得上商业活动,但显而易见这是民间艺术所引起的经济活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现代社会中民间艺术的经济属性开始凸显。最典型的表现即为现代社会中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把民间艺术品彻底变成了商品。民间剪纸、制陶、刺绣等等,以前这些生产活动主要以家庭或作坊为生产单位,生产产品仅供自身消费或周围小区域居民消费,现在以公司、企业为生产单位,产品供全国甚至全世界消费。

(二)民间艺术的产生立足于自然生态观念

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在传统社会,人的活动更多地受制于自然界,因此,多数民间艺术都是人类在劳动中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创造的结果。安徽界首的彩陶,陕西山西的面花,苏州杭州的刺绣,江苏宜兴的紫砂壶等等,无一不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艺术创造。

1.对自然的顺应

传统社会中,对自然的尊崇是人类别无选择的价值取向。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赖、顺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根据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使人类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以日常用品为例,我国南方气候潮湿温暖,盛产竹子,因此南方居民多根据当地的自然物产就地取材,以竹子为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日常生活所用的凳子、椅子、桌子等家具,以及筐筐篓篓等,多以竹子为原料制成;北方盛产灌木、乔木的地方多以木头为主要材料制作各种家具,以灌木枝条编制各种器具;草原的居民则以动物皮毛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制成水囊、牛角杯等等。这些活动都和周围自然环境相适应,而非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活动。

2.对自然的利用

传统社会中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民间艺术的原材料,一般来说是当地盛产的、较常见的东西。河南淮阳地区流行的泥泥狗,原材料是当地随处可见的泥巴,无论是材料的取用,还是产品回归自然,都对环境没有任何伤害;山西平遥双林寺,以木头做骨架,以当地特有的红胶泥为材料,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佛教造像,成为我国佛教写实性造像的典范;浙江金华磐安县的精细竹编,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毛竹,编制日常生活用具;江南气候适宜蚕桑,对蚕丝的合理利用,产生了闻名天下的苏杭刺绣等等,这些利用自然界的的模式不管是原材料的选择还是后期加工的手段,都没有脱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特定自然条件下对自然界合理的利用。

(三)民间艺术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生态化

民间艺术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而创造的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因、创作者、接受者等各个环节来考量,民间艺术对材料来源、生产消费等环节的要求都是最节能、最环保的。

1.生产所需基础设施具有自然性

民间艺术对维持其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即生产工具、生产场地一般没有特别要求,民间艺术中的戏曲,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是舞台;民间手工艺家家都是工厂,户户都是作坊,在人们普通的生活空间中,用日常生活的工具就可以进行。剪纸,无论在门口还是炕头,只要有一把剪刀,就可以生产出充满吉祥喜庆寓意的剪纸作品;编织,只要有可以蹲或坐的空间,无论是村头、院里、房间里都可以进行;木雕,只需要木匠日常打家具用的工具、场地即可,不需要额外的设施。以上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生产所需基础设施取之自然、来源自然。

2.生产所需原材料具有可持续性

民间艺术不管是雕刻、编织、剪刻还是印染,其原材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民间艺术的生产和消费成本。就如陕西山西的面花,以小麦粉为原料,结合日常生活,做成各种精美的面点艺术品,一方面为节日、婚庆、生日等增加喜庆气氛;另一方面,这些面点还可食用,是陕西山西人们的主食。其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单纯的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几乎不需要成本。流传我国两千多年的麦秸编织,产品种类繁多,有小动物、套盒等装饰品,坐垫、靠垫、帽子等日常用品,其原材料为小麦麦秆,经过劳动者的创作,成为民间艺术品,原料选择上属于废物利用。此外,刺绣所需要的棉麻丝,石雕所需要的石头,都是就地取材的低成本、可持续的原材料。

3.生产过程具有低碳无害性

民间艺术的生产过程,多是改变原材料物理形态的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现代工业中污染较重的印染业为例,传统的印染,采用的原材料完全来自自然界。贵州蜡染,是西南蓝印花布的一种,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是贵州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色调的素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它的布坯是以棉麻丝等天然材料纺织而成,蓝色染料来自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蓝草,红色来自杨梅的红色汁液,黄色则用黄栀子的汁液,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蜡,是从自然界中蜜蜂的巢穴中取得的蜂蜡,制作过程中只通过沸水融蜡、脱蜡,其他环节均是在常温下进行,是一种完全生态化的制作方式。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染成的布匹对人体没有任何刺激和伤害。染布的水可以直接倒入河中,因为那是植物本身的汁液,只是植物另一种形态的呈现。

4.对相关产业的融入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以相关的商业产品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手段,把民间艺术以精神符号的形式融入、渗透到相关产品中,为产品加入民族文化的内涵,以此提升产品中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这也是民间艺术经济深度开发的常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艺术主要在产品创意的层面对产品产生影响,比如包装设计,产品相对于原包装来说只在包装的形式或图案设计上,融入民间艺术的图案而已;服装设计,只是把民间艺术的元素渗透到服装的样式或装饰图案的设计中;诸如此类,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生产垃圾。

5.产品消费具有绿色环保特征

民间艺术相关产业涵盖人类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在消费过程中不会对自然界产生污染。关于食品类的民间艺术品,如陕西山西的面点,所有的色彩均来自自然界的可食用植物的汁液,在消费过程中,除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或庄重的气氛,在食用时更会增加人的食欲,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欣赏类的民间艺术品:剪纸、刺绣、编织等等,在欣赏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或自然界有害的物质;作为生活用品的民间艺术品陶瓷碗、盆,柳编的筐子、篮子,竹编的篓子、竹匾,寄托生活期望的泥塑,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有害物质产生;所有这些物品不仅在使用时绿色环保,即便是物品毁坏之后也只是原材料换了一种形式回归自然。

三、民间艺术经济发展展望

民间艺术经济绿色环保的生态性特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不仅成为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的手段,而且将成为现代社会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民间艺术品生产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本身具有经济属性的民间艺术在现实中转变成商品进入市场,逐渐成为部分人群获取生活资料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民间艺术家以此为生计,维持日常生活。虽然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一直存在,如淮阳泥娃娃,民间艺人用泥巴做成胖娃娃的形状,刷上颜色,在集市或庙会上摆摊出售。希望家里人丁兴旺的人家,就会去“拴娃娃”,以寄托能有子孙传宗接代的期盼。在传统社会,这只是简单的经济活动,由于生产与销售的制约,人们不能以此维生。而在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社会,泥娃娃生产已经实现产业化;同时,现代人对泥娃娃的接受基本上已经不是为了寄托某种生活的期盼,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造型和色彩,即装饰性,这就拓展了购买市场,扩大了购买潜力,保证了销售量,生产和销售泥娃娃也成为一些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民间艺术品在现代社会发展潜力巨大

在后工业社会的今天,人们在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工业化的快节奏带来的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和种种人性的异化:机械、冷漠、丧失感受生活和爱的能力;在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中,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扭曲,曾经引以为荣的道德、良心、爱情、声誉,在“物质利益”面前变得不堪一击,随时都可以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与交换。尼采因此感叹:“如今在人世间行走,目光所及尽是人的残肢碎片,完整的人已经看不见了”[14]。以此来形容由于过度追求物质而失去精神甚至人性的残缺状态。人文精神的逐渐沉落,人之为人的内在要素与终极关怀的彻底失去,使社会变得不再安定,人和人之间不再温暖。正如马克思所预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控制的加强,人对物质追求的失控状态,将导致人生命的物质化倾向越来越显著,并逐步把人的情感与智慧演变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5]。在此背景下,民间艺术以其所蕴含人类文化的原初状态,成为现代人对抗物欲社会的最佳选择;同时,民间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入乡随俗地改变了原有的实用,蜕变成传承历史文化的符号形式安抚人心,成为现代最具市场潜力的商品之一。陕西宝鸡的马勺脸谱,被称为中国古代纹饰的活化石。陕西民间艺人薛亚兵把脸谱绘制在瓷器及玻璃制品上,扩大了脸谱融入生活的渠道,并首创了青铜器脸谱,营造出一种苍凉和遥远的历史沧桑感,其作品既有现代意识又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变成现代人追捧的民间艺术品,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商业潜力不可预测。浙江金华磐安县当地有用竹编器物陪嫁的习俗,陪嫁的竹编越精细,说明娘家越富有,新娘越尊贵;随着嫁娶风俗的简化,一度无人问津。近年来随着民间艺术热的兴起,精细竹编又重获青睐,很多人以高价购买精细竹编产品,但并不是为了做嫁妆,而是为了陈设或收藏。双峰乡大皿三村村民羊吟诗的精细竹编生意因此火爆异常,常常因为供不应求而拒绝订单。功能转化后的民间艺术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三)民间艺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作用广泛

1.融入相关产业提高产品价格、拓展产品销路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特点是在传统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更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生产转向非物质劳动的符号开发以追求产品的文化附加值[16]。因此通过融入渗透等手段,把民间艺术元素和设计、包装等相结合,创新并提高相关产品附加值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提高在市场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的增长。一套普通的茶具价值百元,在设计中加入民间剪纸元素后,价值立刻翻倍甚至涨到数千元。这种价格的暴涨,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所提供的文化内涵的经济附加值作用。此外,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人将自身力量投射于外在世界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主体精神外化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中人的消费不再局限于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更多关注的是情感、信任、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等精神内涵;传统对物的消费满足的是人对物品的效用性的需求,在物的使用价值面前,人因消费而平等。但是在这个消费时代,消费者通过消费彰显地位和身份,而这种差异性,是由消费逻辑的符号和差异性决定的[16]。民间艺术赋予商品丰厚的内涵意义,并以此拓展相关产品的销路,赋予其高昂的价格。

2.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民间艺术中充满了地方特征和认同价值,可以涵盖一个地方以及人们赋予这个地方的大部分标志性期待点,但却无法用于买卖和交易,因此对现代人更具吸引力。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民间人文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艺术,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国内西部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14年陕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入2510.7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2014年,陕西乡村旅游共接待.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旅游收入126.4亿元,同比增长28.3%。旅游业正逐渐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性产业[17]。究其原因,粗犷豪放的安塞锣鼓、造型古拙的民间剪纸、激昂高亢的信天游,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界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在现阶段文化资本的作用凸显。柳编作为安徽省阜南县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新农村商报》报道:阜南柳编的生产,不仅解决了当地大批群众的就业问题,而且一改当地土地大多为低洼沼泽地的劣势,大量种植适合在沼泽地生长的杞柳,带动农业的增产增收,不仅为地方财政赚取大量的外汇,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18]。

3.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

民间艺术经济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而且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低消耗、高产值、可循环发展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对此,我国各地已有实践:阜南柳编,近年来出现数百家柳编企业,这些文化产业的出现,不仅促进了阜南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阜南地区相关第三产业的扩大。据阜南政府官网通告的数据显示,阜南柳编产业,带动了物流、种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阜南的经济结构趋于合理,2017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59.9亿元,同比增长10.1%。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7:31.4:35.9调整为30.4:32.6:37.0[19]。在陕西经济的发展中,省长娄勤俭表示,要深入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充分发展可复制的文化创意经济,是陕西进行经济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商贸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以丝绸之路文化为精神内核、绿色环保的文化产业模式,以此调整、推动陕西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20]。据报道,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武夷山的旅游业和茶产业为龙头,在做大做强旅游业、茶业两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经济[21],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四、结语

总之,民间艺术作为最富有历史性的社会存在之一,它凝聚着历史、民族、时代深厚的文化传统。把民间艺术转化为文化资本不仅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走出物欲时代、重建和谐有序的价值体系的途径,而且可以在碎片化的后现代文化景观上重续文化之根,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针对现代人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标准的消失,构建现代人健康的精神生态。民间艺术符号所具有的超越自身的意义,以深厚的人文内涵为现代社会经济提供了精神核心。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经济的作用,把它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不仅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而且有利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1]方李莉.有关“从遗产到资源”观点的提出[J].艺术探索,2016,(4):59-67.

[2]程芙蓉.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经济价值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4):181-184.

[3]顾江.文化遗产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2.

[4]关红.基于钻石理论的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湖南包装,2018,(3):37-39.

[5]蒋伟.我们共同的未来简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46-47.

[6]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5.

[7]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8]范前程.现代产业形态下茶器艺术衍生品设计的分析[J].福建茶叶,2018,(11):374-374.

[9]任和.商业行为何以影响蔚县剪纸的发展及几点思考[J].美术大观,2018,(5):78-79.

[10]刘昂.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J].民俗研究,2012,(3):103-119.

[1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5.

[12]张明艳.热贡唐卡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

[13]谢高地,曹淑艳.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J].资源科学,2010,(4):782-789.

[14]尼采.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143.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5.

[16]叶舒宪,主编.文化与符号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74、186.

[17]晁瑞.适应新常态 陕西唱响旅游产业发展主旋律[N].中国旅游报,2014-12-31(6).

[18]潘永力.保护非遗 留住历史文化记忆[N].新农村商报,2014-07-02(C07).

[19]阜南县人民政府.阜南县2017年全年生产总值情况[DB/OL].(2018-06-01).http:///sj/xysj/jj/.html.

[20]晓颖.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J].祖国,2014,(9上):27-27.

[21]马必刚.武夷山争做百姓富生态美之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2-10(6).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评论 网址: http://stjjpl.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6541.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铁路运输论文_地铁无人驾驶 服务以人为本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生态经济评论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